www.ckdy.net

    搜索到与 “ 河蚌曲艺” 相关的 “ 8” 条结果

    • 当前第  1 页
    0.0

    扬州评话·清曲

    • 主演:河蚌曲艺 
    • 导演:内详
    • 分类: 评书
    • 地区:
    • 年份:0
    • 更新:02-14
    • 简介:扬州评话·王少堂          王少堂(1889~1968)评话艺术家。名德庄,又名熙和,艺名少堂。祖籍江都,生于扬州安乐巷。7岁从父学艺,9岁登台,12岁以家传武(松)十回正式从业,在扬州书坛崭露头角。王少堂在开始学书时,学的就是《水浒》,但是在初入书场之时,因为说得还不够纯熟,加上当时扬州书场林立,还有其他评话艺人都在说《水浒》,来听王少堂说《水浒》的书客就不多。正在那时,王少堂就说了一阵子的《七侠五义》,相比较《水浒》,《七侠五义》的人物个性更为鲜明,故事情节更为跌宕,凭着这部书,王少堂打开了局面。但是,王少堂说《七侠五义》的时间并不长,因为他的父亲王玉堂后来禁止他说《七侠五义》,而是要求他在《水浒》上下苦功。此后,王少堂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不仅继承父亲的书艺,而且继承了伯父的优点,并且兼收同行之长,终于继承并完善发展了王派《水浒》,自己也成为了扬州评话一代宗师。扬州清曲        扬州清曲是中国江苏扬州地区古老有影响力的传统曲艺之一。它起源于古老的扬州民歌,传承了元明俗曲。清代康、乾年间是其鼎盛期,曾流传于全国许多地区。扬州清曲大部分音乐源自本地小调,再次为“传自四方”的各地小调,其音乐具有民间性及地域特性。曲词题材极其广泛,曲目十分丰富。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查看详情
    0.0

    传统相声(对口相声)

    • 主演:河蚌曲艺 
    • 导演:内详
    • 分类: 相声小品
    • 地区:
    • 年份:0
    • 更新:02-14
    • 简介:相声有三大发源地: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和南京夫子庙,一般认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形成。是以说笑话或滑稽问答引起观众发笑的曲艺形式。它是由宋代的“像生”演变而来的。到了晚清年代,相声就形成了现代的特色和风格。主要用北京话讲,各地也有以当地方言说的“方言相声”。在相声形成过程中广泛吸取口技、说书等艺术之长,寓庄于谐,以讽刺笑料表现真善美,以引人发笑为艺术特点,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表演形式有单口、对口、群口三种。单口相声由一个演员表演,讲述笑话;对口相声由两个演员一捧一逗,通常又有“一头沉”和“子母哏”两类;群口相声又叫“群活”,由三个以上演员表演。传统曲目以讽刺旧社会各种丑恶现象和通过诙谐的叙述反映各种生活现象为主,解放后除继续发扬讽刺传统外,也有歌颂新人新事的作品。传统曲目有《关公战秦琼》、《戏剧与方言》、《贾行家》、《扒马褂》等,总数在两百个以上。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则以《夜行记》、《买猴》、《帽子工厂》等影响较大。 相声用笑话、滑稽地问答、说唱等引起观众发笑的一种曲艺形式。用笑话、滑稽问答、说唱等引起观众发笑。多用于讽刺,现也用来歌颂新人新事。按人数分对口相声、单口相声、群口相声、相声剧。
    查看详情
    0.0

    相声·马季

    • 主演:河蚌曲艺 
    • 导演:内详
    • 分类: 相声小品
    • 地区:
    • 年份:0
    • 更新:01-19
    • 简介:马季(1934年-2006年12月20日),原名马树槐,出生于天津市宝坻区黄庄村,中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 1956年,被调入中国广播说唱团工作,并拜侯宝林为师学习相声,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担任首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总策划和主持人。1984年创作相声《宇宙牌香烟》并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舞台上表演。1987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与刘伟、冯巩等合作表演群口相声《五官争功》。1989年获得首届中国金唱片奖。2006年9月,获颁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11月出演个人首部电视剧《旗袍》,在剧中饰演汤老板;12月20日逝世,享年72岁;同年,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马季“人民曲艺家”称号。
    查看详情
    0.0

    相声名家(单口相声)

    • 主演:河蚌曲艺 
    • 导演:内详
    • 分类: 相声小品
    • 地区:
    • 年份:0
    • 更新:01-19
    • 简介:单口相声是相声中的一种形式,一个人说称为单口相声,两个人为对口相声,三个人以上为群口相声。单口相声是在民间笑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既有相声的特点也继承了民间笑话、故事、评书的艺术手法。它故事性强,情趣横生,因而在社会上也得到广泛流传。代表作品 长篇:《君臣斗》、《马寿出世》、《贼鬼夺刀》、《张广泰回家》、《古董王》、《九头案》、《宋金刚押宝》、《解学士》、《康熙私访月明楼》、《硕二爷》、《姚家井》、《张乙住店》、《后补三国》等。 短篇:《珍珠翡翠白玉汤》、《斗法》、《连升三级》、《范家店》、《假行家》、《风雨归舟》、《学徒》、《日遭三险》、《化蜡扦》、《黄半仙》、《小神仙》、《巧嘴媒婆》、《贼说话》、《知县见巡抚》、《测字》、《兵发云南》、《打油诗》、《山中奇兽》、《逗你玩儿》、《一字诗》等。
    查看详情
    0.0

    当代相声名家

    • 主演:河蚌曲艺 
    • 导演:内详
    • 分类: 相声小品
    • 地区:
    • 年份:0
    • 更新:08-03
    • 简介:大狗一叫“汪汪汪”,小狗一叫“嗷嗷嗷”。大狗“康昌”咬小狗一口,小狗“嗷~嗷~嗷~嗷~”“哈哈哈哈哈”
    查看详情
    0.0

    相声·侯宝林

    • 主演:河蚌曲艺 
    • 导演:内详
    • 分类: 相声小品
    • 地区:
    • 年份:0
    • 更新:07-02
    • 简介:侯宝林(1917年11月29日-1993年2月4日),中国最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世纪相声大师,语言大师。在他的带领和推动下,相声艺术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达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艺术高峰。    侯宝林先生是相声界具有开创性的一代宗师,在他漫长的60年的艺术生涯中,潜心研究并发展相声艺术,把欢笑带给观众,他为相声事业倾注了毕生精力。除创作和表演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相声名段以外,还对相声和曲艺的源流、规律和艺术技巧进行了理论研究。相声代表作有《戏剧杂谈》、《醉酒》等。
    查看详情
    0.0

    相声·张寿臣

    • 主演:河蚌曲艺 
    • 导演:内详
    • 分类: 相声小品
    • 地区:
    • 年份:0
    • 更新:02-16
    • 简介:张寿臣(1899年1月29日-1970年7月9日),相声大师,相声艺术第五代掌门人,兼评书演员,父张诚甫,评书演员兼说相声。十二岁在北京拜焦德海为师。一九七零年,七十二岁的张先生病故于天津。张寿臣在他6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博采众长,匠心独运,大胆创新,取得了卓越成就。他是我国相声艺术界重要的代表人物。从一九二五年开始,张寿臣专事逗哏,与陶湘如搭伴,立足于天津,艺术生涯走向兴旺时期。在此期间,改编了大量的传统节目,对《文章会》、《倭瓜镖》、《大相面》、《八扇屏》、《对对子》、《全德报》、 《老老年》、《训徒》等都做了大幅度的增删工作。另外,创作了讽刺卖国贼的《揣骨相》,揭露官府黑暗的《哏政部》及《洋钱伤寒》、《五百出戏名》、《三节会》、《百家姓》、《窝头论》、《地理图》等新节目,取得了较高成就,形成了稳而不瘟、谐而不俗的艺术风格。
    查看详情
    0.0

    相声·罗荣寿

    • 主演:河蚌曲艺 
    • 导演:内详
    • 分类: 相声小品
    • 地区:
    • 年份:0
    • 更新:02-16
    • 简介:罗荣寿(1918—1995)        罗荣寿,出生于北京,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北京相声代表人物之一。幼年拜舅父赵霭如学说相声,学艺七载,十五岁出师,开始他的艺术生涯。曾长期与白全福、高凤山、李桂山、郭全宝合作,在北京、天津、济南、沈阳等地演出。1950年参加相声改进小组,任副组长,致力于相声的改革工作,积极编演新段子。后加入北京市曲艺团,1980年退休。代表曲目有《黄鹤楼》、《卖布头》、《官衣贺喜》、《太平歌词》,化妆相声《拔牙》、《资本家与洋车夫》等。曾总结教学辅导的讲授资料,结合个人艺术经验,著有《相声表演漫谈》一书。
    查看详情

    本网站为非盈利性站点,本网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相关站点自动搜索采集信息,相关链接已经注明来源。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网页底部邮箱地址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

    Copyright © 2020 鹿城听书网 http://www.iluch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